电子支付发展冲击传统货币流通
自2000年以来,中美两国在电子和数字支付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货币流通与存款比例不断下降。这一趋势反映出电子支付在民众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诸如北京、纽约等城市,人们使用现金的次数减少,商家也更倾向于接受电子支付方式。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还促使货币存储和流通方式发生了转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变化越来越显著,促使各国开始探讨数字货币的发展潜力。
全球范围内,不少国家面临相似困境,这促使它们开始关注数字货币。
多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探索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参与调查的84家央行中,有94%的机构正投身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这一比例充分说明了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央行自2014年起就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专注于探索合法数字货币的潜力。到了2017年底,我国正式开启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与试验工作。目前,像深圳这样的城市居民,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率先体验到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便捷。
2023年3月,美国白宫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公布了一份年度报告。报告指出,美国的数字货币(CBDC)对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一举措体现了中美两国在数字货币研究方面的积极态度。
数字货币桥项目测试
2022年8月15日,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公布了一份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于8月15日至9月23日期间,联合了20家商业银行共同参与。这些银行遍布全球,参与者包括了众多金融领域的专家。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在真实交易环境中进行的试点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数字货币在全球交易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这项测试在全球数字货币广泛使用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并且,它还为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树立了榜样。
金砖国家数字货币桥的意义
2024年10月,金砖国家的数字货币桥梁项目将正式开始运作。此举意味着金砖国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果该计划顺利实施,它将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成员的企业和民众,将有机会通过这个桥梁,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支付服务。
此项目对于促进全球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多元化极为有利,对于达成非美元化的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并且还有助于提升金砖国家在贸易和金融领域的合作紧密程度。
数字货币的积极影响
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和数字支付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交易速度。我国众多小商户通过数字支付快速获取收益,简化了找零等繁琐环节。这样做降低了现金使用成本和需求,推动了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有利于提高资源分配的整体效率,提升社会整体产出和福利。在国际贸易领域,数字化和便捷的国际支付系统有助于缓解贸易摩擦,减少对离岸美元的依赖。
在全球范围内,商家和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这样的现象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生产和福利水平的共同提高。
各国应如何推进数字货币发展
美国需承担国际责任,通过发行数字美元或推广美元数字化应用来跟上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我国应不断改善数字人民币体系,利用金砖国家数字货币平台等机制,拓宽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范围,降低跨境交易费用,提升贸易收入。同时,欧元区国家与我国等各国应增强在数字支付技术和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交流与协作。面向未来,各国政府官员、金融专家等均应积极参与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