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感知与懵懂起步
我首次创业是在中国互联网的环境中开始的。中国发展极为迅速的互联网给我提供了诸多学习的契机,特别是国内那种产品快速迭代的模式。在早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曾在新加坡参加活动,当时我对比特币的原理有一些了解,但对于币圈的运作模式以及资本融资方面,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这种懵懂的状态,使得所有的发展都蕴含着未知的可能性。
回国后开始创业,身边快速的迭代节奏使得我得不断学习并去适应。在中国互联网的浪潮之中,创新的想法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大家都在思考怎样能快速地推出产品以及怎样改进产品,这样的氛围让我很快就融入到了创业的环境里,从而开启了初次创业的探索历程。
“草根”ICO模式之路
令人没想到的是,我们对币圈不了解。这种不了解的状态,促使我们采用了“草根”模式来进行 ICO。在整个 ICO 过程中,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知名的 VC,都是通过相同的渠道去购买代币的,并没有专门给 VC 分配额度。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这可以说是很特别、很独特的做法。
当时很多币圈项目会给 VC 特殊待遇,然而我们的“草根”模式引发了大量关注,许多人认可这种公平的方式。借助这种方式,我们吸引了一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使得项目能够以相对公平的方式筹集资金,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跨界合作的多元之路
过去七年,我们是通过 ICO 来募资的项目。在合作对象方面,有很多来自 Web2 领域,其中包括实体店铺和政府机构。这种跨界合作给项目拓展了不同的发展空间。实体店铺加入后,为我们带来了线下的流量;政府机构参与进来,也为项目增添了一定的公信力。
在与 Web2 领域展开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一些在观念以及模式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懂得了怎样在不同的圈子当中去找到那个平衡点。例如,当与实体店铺合作进行推广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他们的线下运营逻辑;而在与政府机构合作项目的时候,就必须要遵守相应的政策规定以及流程。
数据买卖市场构建
我们搭建了一个类似 Hugging Face 数据集的数据买卖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前 100 个数据集可供 AI 研究人员使用。AI 研究人员能够在该市场上为数据集进行打标签以及做分析等操作。这个市场给 AI 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能够集中获取和处理数据的平台。
构建这个数据买卖市场,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观察。当时传统 AI 公司在数据获取与处理方面存在困难,而这个平台恰好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与此同时,币圈用户也可以在其上参与数据分析工作,这种跨圈的协同合作,使得数据市场更具活力。
客户群体与支付策略
我们的主要客户是传统 AI 公司,当初支付业务的客户群与之很相似。这些客户大多不是币圈公司,而是传统的 B2B 公司。客户支付费用后,我们会为他们去寻找来自币圈的数据分析合作对象。在这种模式里,客户与合作对象分属于不同的圈子。
在支付方式方面,会因所处场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传统 B2B 公司的用户大多会收到稳定币,而 Web3 项目方则期望用他们自己的代币来进行支付,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对他们的代币进行推广。我们凭借灵活的支付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维持着跨圈业务的正常运行。
未来目标与发展思路
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将我们视为从事 AI 数据服务的公司,而非仅仅是币圈项目。当下,用户在社交媒体分析领域表现得很活跃,他们能够借助插件来创建任务。比如,在上个月实施的是社交媒体情绪分析,而接下来或许就是对医疗公司提供的图片数据进行标记。
未来,我们期望能够将合作项目以及数据需求传达给 Web3 社区用户,特别是那些曾经在游戏生态中较为活跃的用户,促使他们转变身份参与到平台任务当中。与此同时,我们在线下进行推广所积累的经验,使我们具备了 O2O 的优势,倘若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便能够让项目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家认为我们这种跨越不同圈子的发展模式,在未来是否能够在市场中稳固立足?欢迎大家到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进行探讨,同时也不要忘记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