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金融工具
会议建议推出新型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工具。这些工具定位清晰,主要用于扶持科技发展、促进消费增长、保障外贸稳定等关键行业。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杨海平研究员提到,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工具或许涉及特定领域的再贷款。而新型的金融工具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或许能为符合条件的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服务。2022年4月,央行已经建立了普惠养老再贷款机制。同时,消费端的结构性支持工具也即将投入使用。
稳定外贸企业
当前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很多企业因此受到关税的较大冲击。会议提出,要针对这些企业提升失业保险基金的岗位返还比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服装和加工企业,这样的措施可以更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保持稳定发展、保留工作岗位,保障员工权益,确保这些行业对外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消费补贴升级
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显著,对消费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把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生态加入补贴政策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促进消费市场的转型和升级,同时也能激发消费增长。比如,新兴的消费模式、科技产品等在获得补贴后,能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增强他们的消费欲望,进而推动消费市场的兴旺。
设备更新支持
对于符合条件的经营实体,我们将提供设备更新的扶持。银行将提供优惠贷款,或者是在中央财政贴息的基础上,额外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行贴息,从而降低融资成本。这样的措施旨在激励企业更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使企业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满足发展需求。
消费限制清理
会议强调,需迅速消除消费领域的限制,并建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机制。消除这些限制有助于扫清消费市场的障碍,激发消费潜力。同时,建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机制,将更有力地促进服务与养老消费,满足各类人群的消费需求,扩大市场规模,推动经济内循环。
科创债券困境
科创债虽用于助力企业筹集资金,但现阶段主要服务于传统行业,对高科技领域的直接扶持力度不够。这类债券流动性高,便于部分投资者快速变现退出,这在操作上比传统基金份额的转让更为简便。然而,创投机构发行的“科技板”债券虽然能带来利息收益,但也存在操作上的难题。为了提高其到期本金和利息的兑付保障,需要采取新的增信措施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这些政策措施能否充分发挥其效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我们期待大家的意见交流,同时欢迎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