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科技发展迅猛,全屋智能成为热议焦点。这一领域既充满期待,又存在不少争议。比如,消费者对其需求是否真实存在,引发了广泛讨论。
海信与毛不易的合作
4月19日,海信推出了与毛不易合作的智能家居品牌宣传片。这种合作策略颇为高明,借助明星效应,吸引了众多普通消费者对全屋智能的关注。这样一来,消费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全屋智能。尤其是对于许多对这类科技概念不太熟悉的人来说,借助大家喜爱的明星,海信为全屋智能打开了通往大众视野的新途径。此外,这也可能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去体验,进而推动全屋智能市场的增长。
全屋智能的概念
吴超,海信智慧生活公司的助理副总裁,指出全屋智能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起初是单个产品的智能化,这只是个初步的尝试。接着,多个设备开始在一个场景中协同工作。最终,全屋智能才得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全屋智能并非仅围绕一个设备或一个场景。就好比我们不能只关注家里的一个智能灯或一个智能插座,而应该观察在整体生活场景中,设备是如何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主动服务的。邵洋还特别强调,这与只拥有智能单品的家庭不同,我们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感。
Aqara绿米与艾瑞共同发布的白皮书指出,无命令式主动服务是全屋智能系统的核心。这表明,一流的全屋智能系统无需用户频繁下达指令。以一例说明,当屋主步入房间,灯光会自动调整至适宜亮度,空调也会自动设定到适宜的温度。然而,部分消费者觉得这种需求并非刚性。有些人认为,现有的传统家居设备已能满足需求,全屋智能更像是一种额外装饰,而非生活必需,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似乎更像是一种非必要的需求。
全屋智能的玩家流派
国内全屋智能领域大致分为五大派别。华为凭借其ICT技术专长,解决了家庭智能化网络的“基础”问题。小米则将小爱同学整合到更多生态链产品中,使其成为家庭的核心入口。小米的生态圈相对封闭,多数产品都来自生态链企业。海信虽然在小型家电领域起步较早,但产品种类不足,缺乏显著特点。互联网巨头如百度和阿里,百度的小度在探索更多硬件领域,而阿里目前尚未有新的动作。Aqara和绿米等初创公司则是最早提出“去入口化”解决方案的企业。
各企业的优势与不足
小米拥有众多生态链产品,但与海信相比,在小型家电的多样性方面略显不足。海信在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早,但品牌特色不够鲜明,对于粉丝和用户的运营能力有待加强。百度和阿里起初主要依赖互联网平台模式,自家硬件产品不多,主要通过智能音箱等吸引消费者。然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他们可能会成为多种服务的使用者。Aqara和绿米没有历史负担,这让他们在研发新方案时能更加大胆地进行创新。
全屋智能的市场发展
前两年,部分家电产品为了追求智能化而显得有些过度,引起了消费者对它们是否真的符合需求的质疑。如今,企业们变得更加理智。以海信为例,2022年计划开设30家品质之家和100家智慧生活馆,让消费者能够亲身体验。云米的创始人认为,受到新能源汽车影响的教育过的消费者,对全屋智能的理解将会加深,这或许将推动未来有更多人愿意接受并向往全屋智能。
请问企业应如何促进消费者对全屋智能的认可度增加?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